主页 > 初中 > 数学 > 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初中试题
教学资源|题库|学习文库-「普洱教育」来源: https://www.puerjy.cn 2020-02-08 20:23数学 730536 ℃
人教版历史初中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 炭化稻谷种子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5.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A.《道德经》 B.《论语》C.《墨子》 D.《韩非子》 6.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 A.殷墟甲骨 B.四羊方尊(换图) C.妇好鸮尊 D.后母戊鼎 图片,器与《尚7.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7世纪早期 B.公元前7世纪末期 C.公元前8世纪早期D.公元前8世纪末期 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 长城的修筑C.灵渠的开凿 D. 始皇陵的修建 10.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1.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作者所评价 2 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2.2017年9月,“秦汉文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下展品可以作为秦统一度量衡证据的是 ①秦·铜诏铁权 ②秦·秦诏陶量 ③秦·半两钱币 ④秦·兵马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右图所示朝代为 A.西汉 B.蜀汉 C.东晋 D.北魏 14.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表格中。
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
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 17岁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 3 “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 建元三年 建元五年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9 公元前138 公元前136 公元前135 18岁 19岁 21岁 22岁 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张骞出使西域。 置五经博士。 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 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15.“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6.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7.下列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王朝是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280年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4 西汉 新朝 三国 18.接上题,对该朝的历史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A.王朝前期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 B.王朝中后期皇帝年幼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 C.统治者改革措施不当,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统治短暂 D.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19.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
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20.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 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21.“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 B.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 C.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 D.东汉、班固 5 22.下表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 23.东汉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的人口纷纷南迁,这种现象 A.有利于东晋统一全国 B.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 C.为江南开发提供劳动力D.造成南方人口大量外迁 24.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历史源远流长。
若举办书法的历程展览,下列书法作品按出现先后的正确顺序是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5万——20万(号称80万) 统帅 周瑜——曹操 ①宣示表 (楷书) ②熹平石经(隶书) ③ 琅琊石刻(小篆) ④兰亭集序(行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 7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请务必将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答题无效) 25.(本题18分)历史地图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1图2
(1) 观察地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所示王朝名称并写出判断理由。(6分) 图1所示王朝为。(1分) 判断理由(要求:理由不唯一,证据需充分)(2分) 图2所示王朝为。(1分) 判断理由(要求:理由不唯一,需证据充分)(2分)
(2) 图1和图2所示王朝统治地方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两个王朝官员的产生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8
(3) 图1和图2所示王朝之间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写出每个历史时期的名称(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4分) 26.(17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河南省 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9 材料一 2014年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陕西省 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本项目全长5000公里,从长安洛阳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中国是4个省共22个申遗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 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知识,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表述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 5 分) ①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是因为古代丝绸之路联通三国、横贯欧亚。 ( ) ②中国遗产申报点包括古代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
( ) ③中哈吉三国,中国丝路遗产申报点数目最多。 ( ) ④丝绸之路东起西汉都城长安,西到吉尔吉斯斯坦国结束。( ) ⑤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材料二 左图为出土于新疆和田城外山普拉遗址的一件毛裤裤腿。
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即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
上方裤腿图案表现的是神话传说,人头马的形象来自石 希腊人马的图案,人马的斗篷和下方武士人物领子上的花卉、钻图案具有浓厚的中亚风格。这些图案先随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传10 到今阿富汗北部及巴基斯坦,再从那里传到中国西北。下方图案中的人物肌肉块块凸起,头裹圈带具有明显的中亚风格。
——摘编自贾应逸等《新疆扎滚鲁克、山普拉墓群出土(西周至东汉)毛织品的鉴定》
(2)丝绸之路上的文物解读。 A.阅读材料二图文材料,请整理材料的相关信息。(8分) 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 出土地: 羊毛裤图案相关信息: 信息
1: 信息
2: 信息
3: B.丝绸之路上出土的这件羊毛裤腿,其图案来自不同文明,这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3分) 27. (17分)“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11 材料一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6分)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4分) 材料二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2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4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3分) 13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D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 A 13 A 2 D 14 B 3 A 15 B 4 D 16 D 5 B 17 D 6 A 18 B 7 B 19 C 8 C 20 B 9 A 21 D 10 D 22 C 11 C 23 C 12 A 24 B De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25.(本题18分)
(1)(6分)图1西周。
(1分)理由:都城镐京或镐;地方为各个封国(主要诸侯国列举正确亦可);(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1分。 图2秦朝。(1分)理由:都城咸阳;长城;匈奴;郡的名称等或者疆域四至等(2分) 图2理由评分标准:此部分理由角度多,学生答案包含其中两个理由即可得2分,一个理由得1分。其他证据属实也可得1分。
(2)(6分)图
1:分封制 图
2:郡县制(2分) 图
1:王朝官员由贵族担任,依据血缘关系担任不同官职。(2分)评分标准:贵族或血缘关系均可得2分,其他如答出世袭得1分 14 图
2:王朝官员由皇帝或中央任命,依据才能或军功担任不同官职。
(2分)评分标准:答出任命及任命标准即可得2分。只有一部分得1分。
(3)(6分)春秋时期(1分):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诸侯以尊王攘夷为旗号争做霸主;争霸战争频繁。(2分) 战国时期(1分):分封制彻底瓦解;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诸侯各自为政;各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频繁。(2分) 评分标准:写出历史时期名称准确得2分。答案所列政治特征的四个角度答出一个角度内容得1分,每个时期政治特征的总分不得超过2分。 26.(17分)
(1)( 5 分)①(√)②(√)③(√)④(×)⑤(√)
(2)A.(7分)信息
1:上方图案表现了外来神话传说 信息
2:人马形象来自希腊 信息
3:斗篷、花卉、钻石图案及武士形象有中亚风格 信息
4:这些图案的传播与亚历山大东征有关 信息
5:毛裤出现于约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3世纪 评分标准:答案信息3中的斗篷、花卉、钻石图案及武士形象有一点即可得2分,不重复计分。其他4条信息每一条得2分,本部分得分不得超过6分。
B. (5分)说明:丝绸之路不同文明的交融带来图案呈现多元风格。
(2分)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分) 评分标准:交通动脉、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三个层次答出两个层次即可得3分,一个层次得2分。 27.(17分) (1).(6分) A B 15 ①③⑤ ②④⑥ (2).(4分)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2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2分)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2分)(评分标准:以上三点每答对一点得2分,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其他若答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等叙述可得1分。) (3).(7分)不同: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4分) 理解: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 16 人教版历史初中试题。
)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 炭化稻谷种子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5.某同学以“仁”、“君子”、“礼”等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检索出的著作是 A.《道德经》 B.《论语》C.《墨子》 D.《韩非子》 6.要系统地了解商朝人留下的文字记录,应选的史料是 A.殷墟甲骨 B.四羊方尊(换图) C.妇好鸮尊 D.后母戊鼎 图片,器与《尚7.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7世纪早期 B.公元前7世纪末期 C.公元前8世纪早期D.公元前8世纪末期 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 长城的修筑C.灵渠的开凿 D. 始皇陵的修建 10.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 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1.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作者所评价 2 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2.2017年9月,“秦汉文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下展品可以作为秦统一度量衡证据的是 ①秦·铜诏铁权 ②秦·秦诏陶量 ③秦·半两钱币 ④秦·兵马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右图所示朝代为 A.西汉 B.蜀汉 C.东晋 D.北魏 14.小鹿同学查阅相关史料后,列出了大事年表如下。表格中。
处应填的是 年号纪年 公元纪年 。
主要大事记录 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 17岁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 3 “天人三策”。 建元二年 建元三年 建元五年 建元六年 公元前139 公元前138 公元前136 公元前135 18岁 19岁 21岁 22岁 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 张骞出使西域。 置五经博士。 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
A.汉高祖年纪 B.汉武帝年纪 C. 汉光武帝年纪 D.汉献帝年纪 15.“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6.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7.下列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王朝是 公元前202年 9年 25年 220年 280年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4 西汉 新朝 三国 18.接上题,对该朝的历史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A.王朝前期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 B.王朝中后期皇帝年幼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 C.统治者改革措施不当,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统治短暂 D.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19.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
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20.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 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21.“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 B.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 C.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 D.东汉、班固 5 22.下表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兵力对比 23.东汉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的人口纷纷南迁,这种现象 A.有利于东晋统一全国 B.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 C.为江南开发提供劳动力D.造成南方人口大量外迁 24.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历史源远流长。
若举办书法的历程展览,下列书法作品按出现先后的正确顺序是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5万——20万(号称80万) 统帅 周瑜——曹操 ①宣示表 (楷书) ②熹平石经(隶书) ③ 琅琊石刻(小篆) ④兰亭集序(行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 7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请务必将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答题无效) 25.(本题18分)历史地图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1图2
(1) 观察地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所示王朝名称并写出判断理由。(6分) 图1所示王朝为。(1分) 判断理由(要求:理由不唯一,证据需充分)(2分) 图2所示王朝为。(1分) 判断理由(要求:理由不唯一,需证据充分)(2分)
(2) 图1和图2所示王朝统治地方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两个王朝官员的产生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8
(3) 图1和图2所示王朝之间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写出每个历史时期的名称(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
(4分) 26.(17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河南省 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9 材料一 2014年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陕西省 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本项目全长5000公里,从长安洛阳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中国是4个省共22个申遗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 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知识,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表述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 5 分) ①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是因为古代丝绸之路联通三国、横贯欧亚。 ( ) ②中国遗产申报点包括古代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
( ) ③中哈吉三国,中国丝路遗产申报点数目最多。 ( ) ④丝绸之路东起西汉都城长安,西到吉尔吉斯斯坦国结束。( ) ⑤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材料二 左图为出土于新疆和田城外山普拉遗址的一件毛裤裤腿。
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即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
上方裤腿图案表现的是神话传说,人头马的形象来自石 希腊人马的图案,人马的斗篷和下方武士人物领子上的花卉、钻图案具有浓厚的中亚风格。这些图案先随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传10 到今阿富汗北部及巴基斯坦,再从那里传到中国西北。下方图案中的人物肌肉块块凸起,头裹圈带具有明显的中亚风格。
——摘编自贾应逸等《新疆扎滚鲁克、山普拉墓群出土(西周至东汉)毛织品的鉴定》
(2)丝绸之路上的文物解读。 A.阅读材料二图文材料,请整理材料的相关信息。(8分) 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 出土地: 羊毛裤图案相关信息: 信息
1: 信息
2: 信息
3: B.丝绸之路上出土的这件羊毛裤腿,其图案来自不同文明,这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3分) 27. (17分)“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11 材料一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6分)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4分) 材料二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2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4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3分) 13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D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1 A 13 A 2 D 14 B 3 A 15 B 4 D 16 D 5 B 17 D 6 A 18 B 7 B 19 C 8 C 20 B 9 A 21 D 10 D 22 C 11 C 23 C 12 A 24 B De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25.(本题18分)
(1)(6分)图1西周。
(1分)理由:都城镐京或镐;地方为各个封国(主要诸侯国列举正确亦可);(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1分。 图2秦朝。(1分)理由:都城咸阳;长城;匈奴;郡的名称等或者疆域四至等(2分) 图2理由评分标准:此部分理由角度多,学生答案包含其中两个理由即可得2分,一个理由得1分。其他证据属实也可得1分。
(2)(6分)图
1:分封制 图
2:郡县制(2分) 图
1:王朝官员由贵族担任,依据血缘关系担任不同官职。(2分)评分标准:贵族或血缘关系均可得2分,其他如答出世袭得1分 14 图
2:王朝官员由皇帝或中央任命,依据才能或军功担任不同官职。
(2分)评分标准:答出任命及任命标准即可得2分。只有一部分得1分。
(3)(6分)春秋时期(1分):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诸侯以尊王攘夷为旗号争做霸主;争霸战争频繁。(2分) 战国时期(1分):分封制彻底瓦解;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诸侯各自为政;各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频繁。(2分) 评分标准:写出历史时期名称准确得2分。答案所列政治特征的四个角度答出一个角度内容得1分,每个时期政治特征的总分不得超过2分。 26.(17分)
(1)( 5 分)①(√)②(√)③(√)④(×)⑤(√)
(2)A.(7分)信息
1:上方图案表现了外来神话传说 信息
2:人马形象来自希腊 信息
3:斗篷、花卉、钻石图案及武士形象有中亚风格 信息
4:这些图案的传播与亚历山大东征有关 信息
5:毛裤出现于约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3世纪 评分标准:答案信息3中的斗篷、花卉、钻石图案及武士形象有一点即可得2分,不重复计分。其他4条信息每一条得2分,本部分得分不得超过6分。
B. (5分)说明:丝绸之路不同文明的交融带来图案呈现多元风格。
(2分)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分) 评分标准:交通动脉、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三个层次答出两个层次即可得3分,一个层次得2分。 27.(17分) (1).(6分) A B 15 ①③⑤ ②④⑥ (2).(4分)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2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2分)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2分)(评分标准:以上三点每答对一点得2分,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其他若答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等叙述可得1分。) (3).(7分)不同: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4分) 理解: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 16 人教版历史初中试题。
本文章来自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erjy.cn/63136.html
猜你还喜欢
-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英语语法定语从句归纳总结
-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八中期中语文初中试题
- 200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09广东物理初中试题
- 九年级化合价计算知识点
- 【精选资料】沪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 2019年重庆市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十套含答案) 6年升初中试题
- 如何让初中学生尽快适应物理学科学习论文
-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物理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升初中
- 2019-2020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
-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物理高考高三5月考试题理综试卷及答案 五选五阅读初中试题
- 古诗文教学论文
- 站长推荐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初中试题哪个软件好
- 平均数初中数学教案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一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
- 初中化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10个常用文言虚词
- 苏教版2018-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同步练习(含答案) 植物开花结果初中试题
- 上海市上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 上海初中试题
- 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 初中生周记大全400字
- 北京市人大附中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题
- 阅读,真好作文200字
- 八年级英语下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英语初中期中试题分析
- 泉州市2019年重点初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小学考初中试题
-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 初中体育课教案坐位体前屈测试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有效性对策论文
- 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初中中招适应性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河南化学初中试题
- 高考作文之2014年新课标高考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初中试题
-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计算题个别计算较难) 免费的初中试题及答案
- 语法:被动语态
- 三分钟中学生励志演讲稿【五篇】
-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附答案 广东初中试题
- 〔精品〕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 江苏省小学生升初中试题一样吗
- 杭州市2019年重点初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小学升初中试题答案
- 湖南省2019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347.
- (新课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古诗词阅读 新人教版
- 初中生励志教育故事
- 孙子兵法的中学生读后感
- 中考作文之中考议论文材料作文
- (中考真题)湖南省株洲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湖南株洲初中试题
- 热门标签
-
- 曾博语录
- 天与地语录
- 餐饮激励语录
- 隔代婚语录
- 入门英语录音
- 是枝裕和语录
- 李舜生的语录
- 黄日华语录
- 信佛语录
- 庄雅婷语录
- 盛唐语录
- 周婷婷语录
- 史润龙语录
- 会说话语录
- 老罗锤子语录
- 黄函语录
- 微爱经典语录
- 酒店经典语录
- 自我调侃语录
- 金融支付语录
- 春哥语录
- 劝赌经典语录
- 赖霖枫语录
- 关于忍耐语录
- 勾践语录
- 潘森云语录
- 西门经典语录
- 开心幽默语录
- 游西湖语录
- 射手座语录
- 秋山真之语录
- 衍生语录
- 猛犸语录
- 京剧经典语录
- 路易斯康语录
- 地狱群语录
- 齐奥朗语录
- 心晴语录
- 嘴脸语录
- 意林语录6
- 泪平语录
- 龙凤经典语录
- 阎王的语录
- 悲屈语录
- 郑荣禄语录
- 死寂语录
- 曲筱筱钱语录
- 养多肉语录
- 陈伟群语录
- 坂本龙一语录
- 哎呦语录
- 合作励志语录
- 吕征语录
- 逃离经典语录
- 旅行摄影语录
- 日语录音机
- 三岁语录
- 电脑经典语录
- 容国团语录
- 张召中语录
- 当兵前语录
- 哈登经典语录
- 尸尊邓辰语录
- 鹞电影语录
- 成功者语录
- 骞宏语录
- 狮情语录
- 试岗语录
- 2016网红语录
- 萌叔语录
- 动漫哲理语录
- 忌奶的语录
- 足记字幕语录
- 关于风的语录
- 蛇屁股语录
- 孔丹语录
- 醒觉语录
- 卡恰语录
- 吴远语录6
- 毛爷爷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