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中 > 英语 > 正文
上海初中试题
201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2分)(2019•上海)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 A.1.5伏 B.24伏 C.110伏 D.220伏 2.(2分)(2019•上海)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2分)(2019•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4.(2分)(2019•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5.(2分)(2019•上海)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6.(2分)(2019•上海)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7.(2分)(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 、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第1页(共23页)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8.(2分)(2019•上海)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如图2所示,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9.(3分)(2019•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
电键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若电阻R
1、R2中仅有一个出现故障,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B.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10.(3分)(2019•上海)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抽水机原理,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
(1)在下列几个现象中,能支持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回声的形成 B.彩虹 C.用吸管吸饮料
(2)在下列几个实验中,能推翻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托里拆利实验 第2页(共23页)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 C.马德堡半球实验
(3)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第2小题中你所选择的实验可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三、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1.(2分)(2019•上海)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12.(2分)(2019•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13.(3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四、计算题(共27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4.(6分)(2019•上海)体积为2×10小F浮。 15.(6分)(2019•上海)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为0.6米,阻力臂l2为0.2米,若阻力F2的大小为60牛,求动力F1的大小。
16.(8分)(2019•上海)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第3页(共23页) ﹣3米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3 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17.(8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5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求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3分)(2019•上海)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 刻度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 19.(2分)(2019•上海)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 。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第4页(共23页) 20.(3分)(2019•上海)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电健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A、B、C三个(分别标有“5Ω 2A”字样、“10Ω 2A”字样、“5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小华实验时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闭合电键时各电表示数如图10(a)、(b)所示,并记录第一组数据。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小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求: ①电压表的量程是 伏。 ②计算说明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 ③根据记录的第二组数据,计算出此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21.(3分)(2019•上海)某小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液体A(ρA=0.8×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1 2 3 4 h(厘米) 3 6 9 12 3333F(牛) 8.5 7 5.5 5 △F(牛) 1.5 3 4.5 5 表二 液体B (ρB=1.0×10千克/米) 第5页(共23页) 实验序号 5 6 7 8 h(厘米) 3 6 9 12 F(牛) 8.5 7.6 6.4 6 △F(牛) 1.2 2.4 3.6 4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牛,高度为 厘米。
第6页(共23页) 201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2分)(2019•上海)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 A.1.5伏 B.24伏 C.110伏 D.220伏
【分析】要记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动力电压为38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
【解答】解: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分)(2019•上海)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分)(2019•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 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不符合题意; 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安培定则。不符合题意; 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
符合题意。 故选:D。 第7页(共23页) 4.(2分)(2019•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故选:B。 5.(2分)(2019•上海)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分析】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四冲程柴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故选:C。
6.(2分)(2019•上海)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分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解答】解:根据Q=cm△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故A正确。
第8页(共23页) 故选:A。 7.(2分)(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分析】
(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据此根据路程相等,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解:
(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故v乙>v甲; ==0.6m/s,
(2)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
故可得:v甲t+v乙t=10m或v甲t+v乙t=10m+20m=30m,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10m或0.4m/s×t+0.6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2分)(2019•上海)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第9页(共23页) 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如图2所示,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B.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分析】
(1)甲乙的压强相等,知道甲乙的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知道受力面积的变化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2)压强变化量等于原来的压强和现在压强的差,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解:
(1)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甲乙压强相等,根据 F=pS,可以判断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 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由于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甲>p乙。
(2)△p=p﹣p'=﹣= 因为面积变化相同,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p甲>△p乙。 故选:C。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9.(3分)(2019•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若电阻R
1、R2中仅有一个出现故障,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第10页(共23页)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并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判断电路故障。
【解答】答: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并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若V1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1断路或电阻R2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则故障为R1断路; 若V2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2断路或电阻R1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则故障为R2断路。 10.(3分)(2019•上海)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抽水机原理,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
(1)在下列几个现象中,能支持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C A.回声的形成 B.彩虹 C.用吸管吸饮料
(2)在下列几个实验中,能推翻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 A.托里拆利实验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 C.马德堡半球实验
(3)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第2小题中你所选择的实验可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分析】首先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然后判断选项中的内容和什么知识点相关,最后做出选择。
【解答】解: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第11页(共23页) 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
A.回声的形成是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声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符。 故选:C。
(2)A.托里拆利实验,当外界大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玻璃管的长度是1m,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真空,水银没有去填补,亚里士多德认为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所以托里拆利实验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理论。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C.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证明大气压很大,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故选:A。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上空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所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故答案为:
(1)C;
(2)A;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所以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三、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1.(2分)(2019•上海)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分析】根据力的图示的定义,将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为10N,可确定标度为5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 第12页(共23页) 12.(2分)(2019•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题目中已经作出法线,在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题目中已经作出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故答案为: 13.(3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分析】根据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确定灯泡与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由电流表示数变小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情况。
【解答】解: 第13页(共23页) 由题知,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说明变阻器与灯泡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变阻器与灯泡应并联; 向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应将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且图中灯泡与电流表的0.6接线柱相连,所以电流表应测干路电流。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共27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4.(6分)(2019•上海)体积为2×10小F浮。
【分析】已知金属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3米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3V排g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 金属块浸没水中,则V排=V金=2×10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3m3, 33﹣3m3V排g=1.0×10kg/m×2×10×9.8N/kg=19.6N。 答: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19.6N。 15.(6分)(2019•上海)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为0.6米,阻力臂l2为0.2米,若阻力F2的大小为60牛,求动力F1的大小。
【分析】知道动力臂、阻力臂大小、阻力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动力大小。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1l1=F2l2, 则动力F1===20N。 答:动力F1为20N。
第14页(共23页) 16.(8分)(2019•上海)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分析】①已知水的质量,水的密度也是默认已知量ρ水=1.0×10kg/m;根据公式V=可以求解。
33②已知水的深度h=0.08h,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③设容器乙内液体的深度为h1,当水深是h1的时候其压强为P1,p1=p+△p由此可以得出p1的大小,进而算出h1; 题干表明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p乙;又因为p乙=ρ乙gh1故可以求出ρ乙。
【解答】解: ①容器中甲水的体积为:V==3=2×10m; 3﹣33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gh=1.0×10kg/m×9.8N/kg×0.08m=784pa。
③当容器甲内加水至于容器乙相平时,设此时水深为h1,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p水+△p=784pa+196pa=980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1===0.1m; 由题知,原来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乙=p水=784pa; 由p=ρgh可得,液体乙的密度:ρ乙=答:①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2×10m;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784pa; 第15页(共23页) ﹣3==800kg/m。 33 3③液体乙的密度为800kg/m。 17.(8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5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求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分析】①已知电路中R1的电阻和电压,根据I=求电阻电流; ②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求解;
【解答】解:①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又因为R1=10Ω, 所以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5A;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25J, 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此时应为电压表最小值, 即=3,得U1′=4V, ×t=×10s电压表最大值应该是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即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 所以可得,1A==, 解得,R2′=2Ω, 此时R1的电压U1″=I′R1=1A×10Ω=10V, 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应为10V﹣4V=6V; 第16页(共23页) 答: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5A;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25J,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6V。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3分)(2019•上海)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 排开水的体积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 零 刻度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P=UI 。
【分析】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利用量筒测量排开水的体积;
(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利用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的电压U,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的灯的电流I,利用P=UI求灯的电功率。
【解答】解:
(1)如图,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2; 利用排水法可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由G=mg=ρVg可得排开水的重力G排=ρ水V排g=ρ水(V2﹣V1)g; 比较F浮、G排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可见,该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如图,利用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的电压U,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的灯的电流I,利用P=UI求灯的电功率。
故答案为:排开水的体积;零;P=UI。 第17页(共23页) 19.(2分)(2019•上海)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 同一高度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像距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
(1)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得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逶镜焦距f=10c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大于;放大。 20.(3分)(2019•上海)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电健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A、B、C三个(分别标有“5Ω 2A”字样、“10Ω 2A”字样、“5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小华实验时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闭合电键时各电表示数如图10(a)、(b)所示,并记录第一组数据。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小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求: ①电压表的量程是 0﹣3 伏。
②计算说明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 ③根据记录的第二组数据,计算出此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第18页(共23页)
【分析】①根据电路连接正确确定电路的连接,因电源电压为3V确定电压表选用的量程; ②读出(a)图中电压表示数;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小)量程得出电流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变阻器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比较,从而确定电流表选用的量程; ③根据电流表选用的量程确定电流表示数,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和1.2V,据此得出电流表对应的示数,由欧姆定律分别得出电阻大小。
【解答】解:①电路连接正确,即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因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电流为1.4A;若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变阻器电阻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变阻器电阻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0﹣0.6A; ③电流表示数为0.28A.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和1.2V: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6V,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大,电流为:0.28A+2×0.02A=0.32A;由欧姆定律得: 第19页(共23页) Rx===5Ω;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2V,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根据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小,电流为:0.28A﹣2×0.02A=0.24A; 由欧姆定律得: Rx===5Ω; 故答案为:①电压表的量程是0﹣3伏。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电流为1.4A;若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变阻器电阻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变阻器电阻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0﹣0.6A; ③Rx===5Ω或Rx===5Ω。 21.(3分)(2019•上海)某小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液体A(ρA=0.8×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1 h(厘米) 3 第20页(共23页) 33F(牛) 8.5 △F(牛) 1.5 2 3 4 6 9 12 337 5.5 5 3 4.5 5 表二 液体B (ρB=1.0×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5 6 7 8 h(厘米) 3 6 9 12 F(牛) 8.5 7.6 6.4 6 △F(牛) 1.2 2.4 3.6 4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10.0 牛,高度为 10.0 厘米。
【分析】①纵向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得出结论; ②纵向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得结论; ③已知两种液体密度大小,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F与变化量的关系; ④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F0﹣F求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 由②可知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但序号4与8实验不符合这个规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这两中情况下圆柱体已浸没在液体中,由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
1、4两次实验受到的浮力之比求出圆柱体的高度。 第21页(共23页) 液gV排,可分析得出4与8
【解答】解: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②纵向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可知,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为原来的几倍,△F也为原来的几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③ρA=1.0×10kg/m>ρB=0.8×10kg/m, 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④F0=G,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F0﹣F, 故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G=△F+F=1.5N+8.5N=10.0N; 由②,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可知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但序号4与8实验不符合这个规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3333gV排,在物体没有浸没时,F浮=ρ液gSh,故受到的浮力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说明4与8这两中情况下,圆柱体已浸没在液体中了, 由阿基米德原理:
1、4两次实验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h=×3cm=10cm。即圆柱体的高度为10.0厘米。
故答案为: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②△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③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④10.0;10.0。 第22页(共23页) 第23页(共23页) 上海初中试题。
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如图2所示,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9.(3分)(2019•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
电键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若电阻R
1、R2中仅有一个出现故障,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B.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10.(3分)(2019•上海)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抽水机原理,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
(1)在下列几个现象中,能支持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回声的形成 B.彩虹 C.用吸管吸饮料
(2)在下列几个实验中,能推翻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托里拆利实验 第2页(共23页)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 C.马德堡半球实验
(3)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第2小题中你所选择的实验可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三、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1.(2分)(2019•上海)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12.(2分)(2019•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13.(3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四、计算题(共27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4.(6分)(2019•上海)体积为2×10小F浮。 15.(6分)(2019•上海)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为0.6米,阻力臂l2为0.2米,若阻力F2的大小为60牛,求动力F1的大小。
16.(8分)(2019•上海)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第3页(共23页) ﹣3米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3 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17.(8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5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求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3分)(2019•上海)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 刻度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 19.(2分)(2019•上海)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 。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第4页(共23页) 20.(3分)(2019•上海)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电健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A、B、C三个(分别标有“5Ω 2A”字样、“10Ω 2A”字样、“5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小华实验时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闭合电键时各电表示数如图10(a)、(b)所示,并记录第一组数据。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小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求: ①电压表的量程是 伏。 ②计算说明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 ③根据记录的第二组数据,计算出此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21.(3分)(2019•上海)某小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液体A(ρA=0.8×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1 2 3 4 h(厘米) 3 6 9 12 3333F(牛) 8.5 7 5.5 5 △F(牛) 1.5 3 4.5 5 表二 液体B (ρB=1.0×10千克/米) 第5页(共23页) 实验序号 5 6 7 8 h(厘米) 3 6 9 12 F(牛) 8.5 7.6 6.4 6 △F(牛) 1.2 2.4 3.6 4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牛,高度为 厘米。
第6页(共23页) 201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2分)(2019•上海)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 A.1.5伏 B.24伏 C.110伏 D.220伏
【分析】要记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动力电压为38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
【解答】解: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分)(2019•上海)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分)(2019•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 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不符合题意; 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安培定则。不符合题意; 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
符合题意。 故选:D。 第7页(共23页) 4.(2分)(2019•上海)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故选:B。 5.(2分)(2019•上海)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分析】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四冲程柴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故选:C。
6.(2分)(2019•上海)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分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解答】解:根据Q=cm△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故A正确。
第8页(共23页) 故选:A。 7.(2分)(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分析】
(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据此根据路程相等,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解:
(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故v乙>v甲; ==0.6m/s,
(2)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
故可得:v甲t+v乙t=10m或v甲t+v乙t=10m+20m=30m,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10m或0.4m/s×t+0.6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2分)(2019•上海)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第9页(共23页) 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如图2所示,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B.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分析】
(1)甲乙的压强相等,知道甲乙的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知道受力面积的变化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2)压强变化量等于原来的压强和现在压强的差,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解:
(1)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甲乙压强相等,根据 F=pS,可以判断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 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由于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甲>p乙。
(2)△p=p﹣p'=﹣= 因为面积变化相同,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p甲>△p乙。 故选:C。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9.(3分)(2019•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若电阻R
1、R2中仅有一个出现故障,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第10页(共23页)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并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判断电路故障。
【解答】答: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并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若V1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1断路或电阻R2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则故障为R1断路; 若V2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2断路或电阻R1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则故障为R2断路。 10.(3分)(2019•上海)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抽水机原理,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
(1)在下列几个现象中,能支持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C A.回声的形成 B.彩虹 C.用吸管吸饮料
(2)在下列几个实验中,能推翻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 A A.托里拆利实验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 C.马德堡半球实验
(3)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第2小题中你所选择的实验可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分析】首先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然后判断选项中的内容和什么知识点相关,最后做出选择。
【解答】解: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第11页(共23页) 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
A.回声的形成是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声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符。 故选:C。
(2)A.托里拆利实验,当外界大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玻璃管的长度是1m,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真空,水银没有去填补,亚里士多德认为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所以托里拆利实验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理论。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C.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证明大气压很大,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故选:A。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上空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所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故答案为:
(1)C;
(2)A;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所以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三、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1.(2分)(2019•上海)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分析】根据力的图示的定义,将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为10N,可确定标度为5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 第12页(共23页) 12.(2分)(2019•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题目中已经作出法线,在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题目中已经作出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故答案为: 13.(3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分析】根据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确定灯泡与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由电流表示数变小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情况。
【解答】解: 第13页(共23页) 由题知,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说明变阻器与灯泡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变阻器与灯泡应并联; 向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应将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且图中灯泡与电流表的0.6接线柱相连,所以电流表应测干路电流。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共27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4.(6分)(2019•上海)体积为2×10小F浮。
【分析】已知金属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3米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3V排g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 金属块浸没水中,则V排=V金=2×10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3m3, 33﹣3m3V排g=1.0×10kg/m×2×10×9.8N/kg=19.6N。 答: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19.6N。 15.(6分)(2019•上海)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为0.6米,阻力臂l2为0.2米,若阻力F2的大小为60牛,求动力F1的大小。
【分析】知道动力臂、阻力臂大小、阻力大小,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动力大小。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1l1=F2l2, 则动力F1===20N。 答:动力F1为20N。
第14页(共23页) 16.(8分)(2019•上海)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分析】①已知水的质量,水的密度也是默认已知量ρ水=1.0×10kg/m;根据公式V=可以求解。
33②已知水的深度h=0.08h,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③设容器乙内液体的深度为h1,当水深是h1的时候其压强为P1,p1=p+△p由此可以得出p1的大小,进而算出h1; 题干表明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p乙;又因为p乙=ρ乙gh1故可以求出ρ乙。
【解答】解: ①容器中甲水的体积为:V==3=2×10m; 3﹣33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gh=1.0×10kg/m×9.8N/kg×0.08m=784pa。
③当容器甲内加水至于容器乙相平时,设此时水深为h1,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p水+△p=784pa+196pa=980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1===0.1m; 由题知,原来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乙=p水=784pa; 由p=ρgh可得,液体乙的密度:ρ乙=答:①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2×10m;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784pa; 第15页(共23页) ﹣3==800kg/m。 33 3③液体乙的密度为800kg/m。 17.(8分)(2019•上海)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5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求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分析】①已知电路中R1的电阻和电压,根据I=求电阻电流; ②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求解;
【解答】解:①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又因为R1=10Ω, 所以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5A;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25J, 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此时应为电压表最小值, 即=3,得U1′=4V, ×t=×10s电压表最大值应该是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即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 所以可得,1A==, 解得,R2′=2Ω, 此时R1的电压U1″=I′R1=1A×10Ω=10V, 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应为10V﹣4V=6V; 第16页(共23页) 答: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5A;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25J,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6V。 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3分)(2019•上海)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 排开水的体积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 零 刻度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P=UI 。
【分析】
(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利用量筒测量排开水的体积;
(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利用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的电压U,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的灯的电流I,利用P=UI求灯的电功率。
【解答】解:
(1)如图,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2; 利用排水法可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由G=mg=ρVg可得排开水的重力G排=ρ水V排g=ρ水(V2﹣V1)g; 比较F浮、G排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可见,该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如图,利用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的电压U,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的灯的电流I,利用P=UI求灯的电功率。
故答案为:排开水的体积;零;P=UI。 第17页(共23页) 19.(2分)(2019•上海)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 同一高度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 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像距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
(1)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得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逶镜焦距f=10cm,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即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大于;放大。 20.(3分)(2019•上海)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电健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A、B、C三个(分别标有“5Ω 2A”字样、“10Ω 2A”字样、“5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小华实验时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闭合电键时各电表示数如图10(a)、(b)所示,并记录第一组数据。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小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求: ①电压表的量程是 0﹣3 伏。
②计算说明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 ③根据记录的第二组数据,计算出此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第18页(共23页)
【分析】①根据电路连接正确确定电路的连接,因电源电压为3V确定电压表选用的量程; ②读出(a)图中电压表示数;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小)量程得出电流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变阻器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比较,从而确定电流表选用的量程; ③根据电流表选用的量程确定电流表示数,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和1.2V,据此得出电流表对应的示数,由欧姆定律分别得出电阻大小。
【解答】解:①电路连接正确,即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因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电流为1.4A;若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变阻器电阻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变阻器电阻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0﹣0.6A; ③电流表示数为0.28A.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和1.2V: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6V,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大,电流为:0.28A+2×0.02A=0.32A;由欧姆定律得: 第19页(共23页) Rx===5Ω; 若电压表示数为1.4V﹣2×0.1V=1.2V,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根据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小,电流为:0.28A﹣2×0.02A=0.24A; 由欧姆定律得: Rx===5Ω; 故答案为:①电压表的量程是0﹣3伏。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 (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电流为1.4A;若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1.14Ω,变阻器电阻为2×1.14Ω=2.28Ω,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 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滑中5.71Ω,变阻器电阻为2×5.71Ω=11.4Ω,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0﹣0.6A; ③Rx===5Ω或Rx===5Ω。 21.(3分)(2019•上海)某小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液体A(ρA=0.8×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1 h(厘米) 3 第20页(共23页) 33F(牛) 8.5 △F(牛) 1.5 2 3 4 6 9 12 337 5.5 5 3 4.5 5 表二 液体B (ρB=1.0×10千克/米) 实验序号 5 6 7 8 h(厘米) 3 6 9 12 F(牛) 8.5 7.6 6.4 6 △F(牛) 1.2 2.4 3.6 4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 △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10.0 牛,高度为 10.0 厘米。
【分析】①纵向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得出结论; ②纵向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得结论; ③已知两种液体密度大小,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分析得出△F与变化量的关系; ④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F0﹣F求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 由②可知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但序号4与8实验不符合这个规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这两中情况下圆柱体已浸没在液体中,由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
1、4两次实验受到的浮力之比求出圆柱体的高度。 第21页(共23页) 液gV排,可分析得出4与8
【解答】解: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②纵向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可知,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为原来的几倍,△F也为原来的几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③ρA=1.0×10kg/m>ρB=0.8×10kg/m, 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④F0=G,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F0﹣F, 故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G=△F+F=1.5N+8.5N=10.0N; 由②,比较表一序号1与2与3或表二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可知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但序号4与8实验不符合这个规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3333gV排,在物体没有浸没时,F浮=ρ液gSh,故受到的浮力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说明4与8这两中情况下,圆柱体已浸没在液体中了, 由阿基米德原理:
1、4两次实验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h=×3cm=10cm。即圆柱体的高度为10.0厘米。
故答案为: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②△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③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④10.0;10.0。 第22页(共23页) 第23页(共23页) 上海初中试题。
本文章来自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erjy.cn/6174.html
猜你还喜欢
- 人教版初一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0
- 2019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试题2(四川省金堂县)-名校密卷 初中试题资源共享
-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坚持科教兴国增强自主创新
- 2016-2017年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6德州生物初中试题及答案
-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十四:近似法 物理奥林匹克初中试题
- 八年级下期数学教学计划(华东师大版)
-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2017年吉林省中考“材料作文(爬山虎)”优秀范文(5篇)
- 石家庄市初中统考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模拟卷一) 初中一年级生物期中试题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_0 长沙雅礼小学升初中试题
-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
- 打开那扇门初中记叙文600字
- 站长推荐
- 浅谈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初中一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
- 我的后作文教学
- 重庆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度 初三下二诊二模 英语试题 育才初中试题
- 人教版新课标(2020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初中试题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2套 初中八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 七年级美术德育论文
- 2018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卷 2018升初中试题广东
- 反意疑问句知识点总结 反意疑问句的英语初中试题
- 【2018苏州中考】苏州市初中数学中考试卷真题含答案 初中试题免费下载网址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2013-2016高考断句练习题 断句 初中试题
- 初中生必读名著知识竞赛题2 语文名著知识竞赛初中试题答案
- 2019黄冈小状元达标卷六级上册语文答案.doc 黄冈小升初中试题
- 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考试英语试题 初中九年级人教版英语期中试题
- 度米作文汇编之初中英语作文范文带翻译英语的重要性
- 北京市有哪些招收外国人子女的学校? 北京国际学校初中试题
- 2018-2019学年宝鸡市陈仓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初中一对一辅导班初三一对一补习
-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材分析
- (初中优秀作文)异域风光作文
- 【英语】2018年中考英语真题单选分类汇编:副词 副词初中试题
- 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12篇(优秀版) 作文初中试题
- 如何优化中考半命题作文的题目_初中作文 作文初中试题
- 2015年东华初级中学小升初英语试卷 东华初中试题英语
- 新编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单元测试题 答案 冀教版英语初中试题及答案
-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测试题 三国演义初中试题
- 2018-2019年初中语文西藏中考摸底考试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试题比较好的书籍
- 全国2001年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全国化学素质竞赛初中试题
- 热门标签
-
- 曾博语录
- 天与地语录
- 餐饮激励语录
- 隔代婚语录
- 入门英语录音
- 是枝裕和语录
- 李舜生的语录
- 黄日华语录
- 信佛语录
- 庄雅婷语录
- 盛唐语录
- 周婷婷语录
- 史润龙语录
- 会说话语录
- 老罗锤子语录
- 黄函语录
- 微爱经典语录
- 酒店经典语录
- 自我调侃语录
- 金融支付语录
- 春哥语录
- 劝赌经典语录
- 赖霖枫语录
- 关于忍耐语录
- 勾践语录
- 潘森云语录
- 西门经典语录
- 开心幽默语录
- 游西湖语录
- 射手座语录
- 秋山真之语录
- 衍生语录
- 猛犸语录
- 京剧经典语录
- 路易斯康语录
- 地狱群语录
- 齐奥朗语录
- 心晴语录
- 嘴脸语录
- 意林语录6
- 泪平语录
- 龙凤经典语录
- 阎王的语录
- 悲屈语录
- 郑荣禄语录
- 死寂语录
- 曲筱筱钱语录
- 养多肉语录
- 陈伟群语录
- 坂本龙一语录
- 哎呦语录
- 合作励志语录
- 吕征语录
- 逃离经典语录
- 旅行摄影语录
- 日语录音机
- 三岁语录
- 电脑经典语录
- 容国团语录
- 张召中语录
- 当兵前语录
- 哈登经典语录
- 尸尊邓辰语录
- 鹞电影语录
- 成功者语录
- 骞宏语录
- 狮情语录
- 试岗语录
- 2016网红语录
- 萌叔语录
- 动漫哲理语录
- 忌奶的语录
- 足记字幕语录
- 关于风的语录
- 蛇屁股语录
- 孔丹语录
- 醒觉语录
- 卡恰语录
- 吴远语录6
- 毛爷爷语录